2005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橫公路發現之旅

和幾個朋友開車到花蓮天祥去,原只想在山上安靜住兩天,濾除塵囂、呼吸一些清新空氣,沒想到去過多次的中橫公路,竟然還能有意外的驚喜,讓旅行的好心情倍加滿足。

聞名已久卻無緣一見的天祥白楊瀑布是這次旅行預定要去探訪的地方,行前沒有太多的想像與揣測,卻讓這份驚喜和感動更加深刻。

由中橫公路上一座一點兒也不起眼的小山洞進入,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摸索中,心中不免有一些小小的疑惑和失落:這就是白楊步道?但是出了山洞的另一端,眼前赫然呈現開闊壯麗的巨幅山景,才恍然頓悟,剛才通過的原來是覆蓋在美景上的黑色面紗,讓旅人滌清耳目以便用最純淨的心靈來揭開這份大自然的禮物。

在不到兩公里的白楊步道上,就有五個長短不一的隧道,十分特別,當然這是當初開闢步道工程所需,但是這樣的安排就恰似慢速拍照時的快門切換,或是舞台上的幕起幕落,讓人在黑暗中,期待著下一個場景的出現;在黑暗與明亮之間心情也隨之沈澱、上揚,自然景觀和人工設施能夠如此呼應契合,真是頗為令人訝異。

微雨的天氣裏,步道顯得更為幽靜,腳踩在落葉上、呼吸著帶著水氣的新鮮空氣,感覺整個人都十分柔軟放鬆。步道平坦易行,因此可縱放所有的感官在青山綠水之間;一重重的山巒由眼前直到天際,在前後山的漸層之外,又有左右山脈穿插其間,形成錯落相間的山谷,如此豐富的層次感無法一眼望盡,忍不住停下腳步與她摒息相對。

山很美,變幻莫測的山嵐在其間,更有飄渺之美;一聲驚嘆未了,倏忽風起雲散,另一幅重巒疊翠又展現出來。每走過一個轉彎就是一個驚喜,而每穿過一個山洞更是一種心情轉折。這還不夠,步道一側靠山一側沿溪,山轉路轉溪也轉,因此蜿蜒曲折的溪水又是一幕幕風景,清澈的溪中巨石錯落,呈現一種剛柔並濟之美。目睹上天這樣一連串的厚賜,感動之餘更生珍惜之心。

返程山洞中,又有了新的發現,滴著水的小山洞裏竟然有正在成形的鐘乳石,也許是豐沛的水脈加上石灰質岩層所造成,岩石下方小小的乳白色鐘乳石就像犬齒般的排列整齊,極為可愛。曾經在其他國家看過積億萬年成形的鐘乳石洞的壯觀情景,像這樣的「鐘乳石寶寶」還卻是第一次遇到,真是彌足珍貴。

離開天祥這一天,順道彎進太魯閣附近的「神秘谷」步道,這是在飯店的資料中看到的,許多年未走中橫公路,不知這裡還有此一景,因此想一窺究竟。未料無預期的行程卻有著意料之外的驚豔,令人開心雀躍。

「神秘谷」步道其實現在已改為泰雅族的原名「砂卡礑」步道,意思為「臼齒」,由來據說是當初族人建社時掘出臼齒之故。步道沿著立霧溪的支流砂卡礑溪而建,鑿建在大理石岩壁的小徑蜿蜒曲折,完全就像是中橫公路的縮影,只是中橫以氣勢磅礡取勝,砂卡礑步道小而美讓人更容易親近。

步道全長4.5公里僅容人行,因此設施也以人為主體,每隔一段路就有以木頭搭建的觀景平台,解說牌上除了景觀介紹外,最特別的還有詩人席慕容的一首小詩相互呼應,使整個景色鮮活生動、耐人咀嚼。

步道和溪水的距離不若中橫公路那般遙不可及,有些較低處還可走入清澈的溪中,讓手足甚至臉頰都在透心冰涼中獲得釋放。砂卡礑溪流域僅20公里,大理石岩層形成的溪谷極有特色,大塊岩壁上有著變化多端的縐摺,就如同一幅幅大型壁畫矗立溪畔,任憑人的想像馳騁。

由於流經大理岩地區,岩層中碳酸鈣成分,使溪水呈藍綠色,散佈溪中的巨石也因為流水的長年琢磨,顯現出波狀紋理,饒富趣味。好山好水加上美麗的岩石讓這條步道更添迷人風采。

步道的自然生態極為豐富,不論是草木植物或是鳥蝶昆蟲,都十分多樣化,有許多學生和攝影者來此記下珍貴的紀錄。沿途除了觀景台外,還有一座隱藏在一片小樹林中的露天小劇場,和朋友坐在台階上享用熱茶,蟲聲鳥鳴清晰可聞,微風輕拂,周邊的樹木似乎也與我們聲息相通,貼近自然的感覺真好。

其實大自然一直在那裡,是我們走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