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鍋蓋的夜間觀察非常專業,不僅天文地理知識極為淵博,連配備都讓我們嘆為觀止。他有一隻雷射筆的光源,竟然可以直指夜空的星星,另一個配備是強光手電筒,讓我們把許多夜間生物看得清清楚楚。其實老鍋蓋本身就是一絕,解說星象時像是天文學家,但是介紹動植物生態時,又讓人覺得他是生態學家。
只是觀眾我純屬業餘,因此夜觀的照片,就只能當做一個粗略的素描,要驗證蘭嶼的生態之美,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親自去體會囉。
但在蘭嶼達悟族的眼中,棋盤腳樹是一種不祥的樹木,因為在墓地旁都是這種樹,所以當地又稱為魔鬼樹,這樣的名稱和美麗的花朵形成強烈對比。
這株白色的花,像是跳舞的小仙子一般優雅美麗,可惜忘了她的名字。
蘭嶼角鴞是一種小型的貓頭鷹,雖然不是島上唯一的貓頭鷹,但是在蘭嶼島上角梟所佔的數量,及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十分重要,所以被稱為「蘭嶼夜間森林的王者」。
原想夜觀植物容易,但其它會跑會飛的生物怎麼可能乖乖等著你來瞧?未料到老鍋蓋還有一個絕技,他帶著我們到黑暗處,要大家保持安靜,然後他施展高超口技,學起角梟鳴叫聲,聲聲呼喚了不久,樹林中竟然有了回音,老鍋蓋的強光手電筒一照,果然兩隻角梟立在樹枝頭。雖然老鍋蓋說牠們今天以屁屁對著我們,實在「不太禮貌」,但是能夠親眼看到大自然中的蘭嶼角梟已是萬分的驚喜,可惜拍了好幾張都是可以立即刪除的那種,選一張角梟回眸一瞥的當成實況記錄,在網路找到另一張清楚的畫面可供一睹廬山真面目。
在野外很容易見到蜥蜴,但是蘭嶼的蜥蜴好像特別大。原來這是台灣特有種的斯文豪氏攀蜥,也是臺灣攀蜥中體型最大的、數量最多及分佈最廣的。體型側扁,尾巴細長,頸背部有突起之脊稜,喉部有白斑紋。這隻屬於雄性,體側有鮮黃色的縱斑和明顯的喉垂。
接著我們又到海邊找海蛇,這裡的海蛇雖然具神經性劇毒,但出毒量多半很低,蛇性也相當溫馴很少主動攻擊。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啟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鐘之久,可下潛數十公尺。
一到海邊強光手電筒就照到一尾,但老鍋蓋嫌牠太小不夠看,自己又跑到海中尋尋覓覓,終於抓了一條大尾的來了。他一邊解說這條海蛇一邊不安地扭來扭去,原來老鍋蓋壞了牠的好事,人家兩口子正在親熱就被帶來了。解說完後,老鍋蓋將牠放入水中,牠的「蛇泳」還真好看,左彎右彎的一下子就不見蹤影。
記得有一首童謠:「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在蘭嶼除了滿天星之外,最神奇的是海中也可見到星星。我們到碼頭邊熄掉手電筒,黑漆漆的海面上出現閃閃亮光,這就是「海星星」,是一種海中浮游生物。第一次見識,真是有趣。
夜間的碼頭有釣客及漁船,返航的小漁船捕獲了一尾海鰻,我們好奇圍觀,真是肥滋滋的好大一尾,由於牠有尖銳的牙齒,因此漁民先以粗麻繩綁住口部才敢處理。聽說價格很不錯,所以不論是漁民或是旁觀的人都覺得十分開心。
我們從晚上七點半出門,一路觀賞蘭嶼精彩的夜間世界,加上老鍋蓋詳盡的解說(只可惜忘掉的比記得的多),盡興而歸時,酡紅色初生的月亮從天際升起,手錶上已是凌晨時分。
延伸閱讀:蘭嶼生態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