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他在死亡線上一日夜~洪水港兵變事件簿(三)

5月27日  凌晨

《機警脫困 打擊叛逆》
一切安排就緒後,賴團長悄悄由屋後廁所越過高牆,再從暗處一躍而下三丈多的農地,與彭鴻禮等兩位貼身衛士會合,先搜索囚屋對外通訊線路加以破壞,三人再越山涉水抵達團部,賴團長先指示各單位速攜重要文件向第一營集結,再率衛士疾行往第一營駐地。

時已過午夜,第一營李營長正召集幹部緊急會商,突然見到團長毫髮無傷地出現眼前,莫不欣喜若狂情緒沸騰,賴團長立即命部隊緊急集合向洪水港進發。當部隊接近時前方突聞槍聲,原來第三營劉營長已採取攻擊行動,於是兩營配合相互支援攻堅及阻敵逃竄。而第二營李副營長聞槍響後,也按照預先規劃,向師部及直屬部隊集中火力。此刻賴團長已完全掌握全團兵力,發揮猛烈攻擊力量,叛逆逃竄渡江,第三營也向叛逆渡江處炮擊,不久戰事即告結束。

5月27日

《祭奠殉職 處分叛變》
控制全局後,賴團長指派第二營留在港西擔任警戒任務,他親率一、三營進入洪水港清理戰地及安撫民眾,同時派員四處搜索莫師長、黃副師長、王副團長及曾團附等人蹤跡,不久發現除副師長被劫持渡江外,其餘三人已慘遭活埋殉職。賴團長率全體官兵舉行祭奠並將遺體妥當裝殮,派專人護送至長沙,由軍部安葬於嶽麓山下。

黨蕭等人的陰謀至此完全失敗。黨渡江逃脫,未及脫走的蕭以及師部警衛營、砲兵連、工兵營等官兵皆被部隊截阻繳械,押解回洪水港。被脅迫渡江的部分單位及人員,也在其後幾日陸續脫離黨建國之掌控返回單位,最後僅有黨及少數親信進入共軍駐地朱河。而在事後,蕭以曾幫賴團長爭取免於監禁在警衛營做為開脫辯解;至於畏罪潛逃的第二營惠營長及六連的寧連長,後來都被軍部逮捕並以軍法處決。


《迴響之一:忠勇謀國 難能可貴》
1949年 湖南

賴團長將兵變全部經過呈報軍部,整個事件內幕方才公諸於世。五月底,賴團長奉命率部開返岳陽。由於這次事變經過媒體大幅報導震撼各方,當全團抵達岳陽時,軍民各界聚集江岸熱烈歡迎。各縣派出代表參加,許多人流淚呼喚真情流露。監利縣代表之一、也是著名學者鄒子珍老先生更擁抱著賴團長痛哭失聲,場面極為感人。

六月,第四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賴國健少將、也是賴團長的族兄,在長沙見報載兵變事件憂心忡忡,事後特來探望。對於賴團長處於如此險惡情況,能夠迅速敉平叛逆保全部隊,他推崇這是忠勇謀國的最高表現。而家人子女能夠倖免於難公私兩全,更是難能可貴。國健少將見到賴團長手上戴的老舊手錶時走時停,當下堅持以他受贈於長官的瑞士名錶交換。這也是賴團長兄弟此生最後一次見面,之後局勢急轉直下,兩人從此失了音訊。遺憾的是,這隻代表兄弟情深的珍貴紀念品隨著賴團長到越南後卻遺失,令人感傷。

《迴響之二:疾風知勁草 國亂顯忠良》
1953年 台灣

直到1953年陳大慶將軍對這事件記憶猶深,對賴團長在毫無支援的危急情況下,能夠挽救部隊打擊敵人,轉危為安完成艱難任務;陳將軍以「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良」兩句,當面對賴團長表達了由衷的感佩。

前華中剿總長官白崇禧上將在台與賴團長見面時,欣然起立握手,並舉起了大拇指道:「我對此事印象極深,我認為這個團長部隊被隔離本身又陷重圍,友軍也未採取任何行動,還能不顧安危從容策畫。所以我對他有兩句評語:處此危亡時刻,不但保全了自己部隊,又粉碎了敵人陰謀,如無過人機智與勇敢,是無法做到的。」

《結語:一片丹心 俯仰無愧》

細細爬梳整個事件,看到被黨建國視為心腹的第三營劉智錕營長,他是黨的舊屬,事發時徘徊山頭沉思,卻也是首先率部發難、營救並保護賴團長妻兒的人。而黨建國所謂的「奉命行事」也不是虛妄之辭,他背後的主謀竟是更高層的前師長段海洲~賴團長終其一生都堅信其為忠貞反共的長官,因為被調離師長職務心懷不平,暗中策畫了這次兵變。高級將領的私心圖謀,和中級幹部的忠良果敢、明辨是非,成了強烈對比。

而段海洲還不是個案,在1949左右國軍叛變投共的少將級以上高級將領,網路上簡易搜索就可找到五十多人的一串名單,且這還是「部份名單」。最後國軍潰不成軍已是勢所必然,只不過當中、基層軍士仍在奮勇賣命之時,豈知他們的長官早已和敵人同聲一氣,背棄了他們,令人痛惜。

以下引用《是八路軍也是國軍少將》文章片段:
被架空的段海洲裝著一肚子怨氣找來了原來在33師當過參謀長党建國。兩人一合計,決定向中共靠攏。段海洲還通過多年來長期做他思想工作的中共地下黨的聯繫,接受了江南地下軍第7師師長的職務。而党建國也在段海洲的安排下重新回到33師準備「起義」事宜。

1949年 5月,党建國密約舊部8人,突入駐監利長江南岸洪水港的33師師部,迫其師長莫國璋率部向岳陽進發,擬佔領岳陽,破壞粵漢路北段,
再殲白崇禧主力于漢口以北,迎接解放軍南渡。

因國民黨特務破壞,其他各部不但沒有回應,而且以飛機、軍艦追擊堵截。事情沒成功,党建國只得把33師師長莫國璋活埋了事,自己帶著師直警衛營投奔解放軍去了。可憐莫師長到職才幾天,就死於非命。

賴團長從一九四九年的五月二十五日下午兩點被軟禁,到二十六日午夜十二點脫困,在迫切的三十五個小時中,由孤立危急的險境到扭轉大局的勝利。<洪水港兵變>是賴團長一生征戰沙場中,所遭遇到最凶險的處境。當時他毫不猶豫地把個人甚至妻小的犧牲都置於國家之下,除了智謀與勇氣之外,孰以致之? 從賴團長晚年寫給子女的兩句話中,我找到了他心底的答案:
「謀國忠誠一片丹心,可以俯仰無愧也。」

個人生命在大歷史中,有如滔滔洪流中的泡沫一閃而過,洪流奔逝無須回首,而歷史是人類文明的累進資產不容切割或棄置。經過六十多年後,老成凋零,<洪水港事變>已經被世人淡忘。如今重新整理這個故事,是為歷史留下紀錄,也是向賴團長、九十九團的勇敢弟兄,以及事件中壯烈殉職的國軍致敬,他們才是大時代中不朽的英雄!

謹以此文獻給
我的父親賴去非團長


參考資料:

《八十憶往》:賴去非著

《是八路軍旅長也是國軍少將》:段海洲從八路軍旅長到國軍少將再到中 共省政協委員

《棄明投暗—投共國軍將領下場》:大紀元電子報

《岳麓山尋跡》:莫師長墓

《岳麓山鮮為人知的墓》:抗日戰爭紀念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