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0日 星期六

挪威印象(一):一個耐人尋味的國家

去北歐自助旅行的計畫,最早想到的就是挪威。這大概也跟許多人一樣,對北歐風情聽聞最多、最心嚮往之的,就是她了。

 
而我的最終行程,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丹麥都包括了進去,但挪威仍是其中時間最長、份量最重的國家,在35天的旅行中,佔了23天。


挪威面積38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10倍,人口5百多萬,是台灣的1/3。她有近一半的國土在北極圈內,因此被稱為「永日之土」。北極圈內5月中到7月底為永晝,永不落日,午夜太陽(midnight sun)是最吸引人的奇景。11月中到1月下旬為永夜,天空經常可以見到炫麗的北極光。

挪威是個國土十分狹長的國家,我把她比做一尾頭下尾上的蝌蚪。北角好似蝌蚪的尾巴,位在挪威的最北端,是歐洲大陸最北的岬角,也是世界各地遊客欣賞午夜太陽的第一選擇。南部的柏根和首都奧斯陸就是蝌蚪的左右眼,最熱門的旅遊勝地:挪威縮影,就在這個區塊。




要在挪威南北走一趟,可不是那麼容易下決定。搭飛機最快,只需
2小時,只是專程飛一趟去看太陽,許多人認為不太划算。搭豪華郵輪可以邊走邊欣賞風景,需要6-7天,聽來不錯但是價格高昂,多半是有錢有閒的歐美老先生老太太的專利。我們的選擇是開車,從蝌蚪的尾巴縱走北南、貫穿左右眼,花了23天。不但玩得自主、機動,而且自助旅行全程租車,只要有兩個人分攤,交通的花費就跟搭火車或汽車差不多了。

說起來挪威並沒有什麼輝煌的歷史,她的老祖宗是維京人,也就是中世紀時縱橫海上四處掠奪的海盜。維京時代結束後,黑死病和各種傳染病讓挪威元氣大傷,人口銳減一半。14世紀虛弱的挪威和丹麥成立聯盟,19世紀時被割讓給瑞典,直到20世紀初才獨立。然而現在的挪威,躋身為全球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維京文化成為他們獨特而引以為傲的文化。




挪威右邊緊鄰瑞典,左邊面臨挪威海,臨海的國土地形極為破碎,形成15萬多座小島和無數個岬灣,看起來對整體發展似乎不利的條件,卻讓挪威人變成發展漁業和吸引觀光的大好基礎。挪威的漁產輸出量佔世界第3名,而她的各種岬灣之勝,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遊客。
挪威海出產石油和天然氣,但是政府限量生產的政策,讓人民仍然享受不到低廉的油價,用意是不要讓有限的天然資源被揮霍掉。挪威人愛惜自然在許多處都可以見到,大自然中極少人工建築,森林步道裡更見不到在台灣慣見的亭台或桌椅。根據統計,挪威人有半數以上在海濱、湖畔或是山邊擁有一棟私人小木屋,裡頭有臥室、浴室和廚房,以及取暖的壁爐。挪威評定房子的價值,是以接近大自然的程度,和簡樸的生活方式而定。對於的挪威人來說,捨棄現代化的享受不是出於經濟上的理由,而是基於精神上的渴求。
登山健行是極為普遍的休閒活動,對酷愛大自然的挪威人來說,能夠在生活中某個片段裡,遠離居所、捨棄文明,讓自己有重生的感覺是很重要的。很有趣的一個標準是,挪威人一趟健行的完美與否,是看路上遇到多少人,碰到的人越少就越完美。 


但一般人到挪威登山健行可要特別注意,我們有好幾次經驗,依照當地人告知的健行時間計算行程,走到最後會讓人感覺前途茫茫,好像怎麼樣也走不到目的地。我們有兩次挪威人所謂的「完美健行」,一次在北角荒漠,一次在蓋倫格小鎮,前者未盡全功,後者勉力走完。原來人高馬大的挪威人健步如飛,他們2小時的路程,我們至少要花3個小時,我總算領教了挪威人的腳力!還好我們大部分的健行都是在森林或者湖畔隨性走上一兩個小時,任憑挪威人在一聲「Hi!」後快步超越,我們還是享受自個兒的悠閒自在。 



最佩服挪威人的地方,是他們擅長把先天不利條件轉化成有利的發展。公路的修築就是其中之一,在2萬多公里海岸線破碎起伏的地形上,往來交通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他們把公路、隧道、橋和渡輪串連起來,就形成完整而獨具特色的路線網。常遇到公路的盡頭就是水路,人車一起上了渡輪到對岸,仍舊是原來編號的公路,車到船頭自有路,真是十分有趣。另還有以跳島銜接的方式,在海上興建的一條公路,吸引許多人專程走一趟,那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公路,它可是一條73公里的景觀收費公路呢!
雖然只有短短23天,但近幾年到中西歐洲各處旅行,會讓我離開之後就開始想念的,僅有挪威。留在腦海中最鮮明而深刻的挪威印象就是:一個智慧而耐人尋味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