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仲夏夜燒巫婆

傳說中的許多巫婆故事,是從小在圖畫書上讀過的。到了哈利波特竄紅時,聽故事的小孩早已長大,雖然巫師和魔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那只是提供了暫時脫離現實的幻想奔馳罷!想不到在遙遠的北歐,意外觀看了燒巫婆的儀式,兒時聽來的神秘故事又串起了新的連結。



燒巫婆並不是虛構的神話,在中世紀的歐洲,許多國家法律規定凡是被判定為巫婆的人,都要被焚燒處死。像丹麥在17世紀初就燒死了150個巫婆,這種行為持續了近100年,丹麥最後一次燒巫婆是在17世紀末。

當然,今日的北歐不會再發生處死巫婆的事情,但在
1920年代,燒巫婆的古老習俗和傳統的仲夏節開始結合。
每年的
624日是北歐的夏至,也就是當地的「仲夏節」(Midsummer)。那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這天過後,黑夜將越來越長,直到冬天的永夜,黑夜完全籠罩這塊大地為止。因此在仲夏節時,北歐人以唱歌跳舞來盡情享受夏日的歡愉。挪威、丹麥和芬蘭的習俗是在海邊點燃烽火(Bonfire),而慎重其事的瑞典則是在624日整週都有慶祝活動。仲夏節已經成為北歐的傳統的節日。
↓圖片來源:
http://www.fhy.net/On-line/2006/fhy0606c.html#
 

慶祝活動在在仲夏節前夕舉行,北歐人會將大批枯樹枝在海邊堆集成山,傳統方式會在最頂端插上一個枯枝及乾草捆紮而成的巫婆,並且讓她穿著舊衣服跨騎在掃把或舊雨傘上。傍晚時分,許多人扶老攜幼到海邊野餐烤肉,然後點燃柴火焚燒巫婆,表示將巫婆送到傳說中每年舉行女巫大會的山上去,也有著送走邪惡力量、祈求平安的意味。



2006623日,我們正在挪威峽灣上的一座城市Tromso,難得適逢其會,於是興沖沖地跑到海邊尋覓巫婆蹤跡。
北歐夏夜
8點多陽光依然耀眼,一處私人沙灘上,爸爸正將推車上的枯枝加入火堆中,媽媽和小朋友也過來幫忙。一家三口的身影在煙霧中顯得有些模糊,古老習俗的傳承正在這片安靜的海灘中進行,讓人心中昇起一份虔敬和感動。



我們轉到公眾海灘上,又是完全不同的氣氛了。喧鬧歡樂的一群群男女老少,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呼朋引伴的年輕人。一堆堆柴火點燃起來,許多人在營火旁邊喝啤酒、烤肉。在傳統習俗形式中,家人朋友的歡聚已經成為更重要的內涵了。



 
海灘的另一邊有音樂響起,我們循聲而往。小樹林中一組3人小樂團正在演奏,他們邊彈邊唱十分自得,說是娛人還不如說是自娛來得貼切。林間的白色木屋前,許多人正翩翩起舞,有穿著隨意的男女、相互追逐的小朋友、戴著花草編織頭冠的小女孩、一位落單的男人隨意倚著樹幹。其中一對衣著整齊的白髮老爺爺和老奶奶,兩人相擁而視的神情,最讓人欽羨。這樣的一幅畫面,讓我幾乎以為闖進了某個電影拍攝的場景,而比電影更動人心弦的是,每一個人都顯得很自在,似乎生活就是這樣理所當然!



仲夏節在挪威稱為喬綬克(Jonsok)。在瑞典稱為達拉納(Dalarna),並成為歐洲500大重要活動之一。丹麥稱之沙克漢斯之夜(Sankl Hans Eve)是她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環,當晚丹麥整個海岸線都是熊熊營火,十分壯觀,還有人特意搭船沿著海岸線觀賞呢。
巫婆進入了北歐的仲夏夜,讓我感覺竟和台灣的灶神爺:「上天言好事,下凡保平安。」有幾分神似。沒想到深植腦海張牙舞爪的巫婆故事,居然在千里之外的北國,體會了一個溫馨的結局。

延伸閱讀:
http://www.answers.com/topic/midsummer-1 http://www.fhy.net/On-line/2006/fhy0606c.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