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走過三峽大壩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霸三峽大壩,剛於於5月20日完成混凝土澆築工程。長江三峽是在三年前被完全截斷,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截流工程,沿岸的許多千年古城從此永遠沈沒江底。



 2002年11月6日大壩截斷前一週,我參加了三峽郵輪之旅,是對這歷史名河最初、也是最後的一瞥。長江三峽自東而西為西陵峽、巫峽及瞿塘峽。進入西陵峽之前,先要經過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壩」的葛洲壩,這是長江流域上的第一座水壩,也是三峽大霸的試驗前身,於1981年1月截流並通航。葛洲壩的船閘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船閘之一、可通過萬噸輪船。



船過大壩是一個很新鮮獨特的經驗,由於上下游水位相差達20公尺,長方形船閘內有前後兩座閘門以調節水位,我搭乘的郵輪由下游而上,上游閘門是關閉的,下游閘門亦在船駛入後關閉,閘室底部輸水閥注入約25萬立方米水量,水漲船高,直到與上游水庫同等高度,上游閘門開啟,船即可駛出。全部通過約需15至20分鐘,所有船上及壩頂遊客都聚集觀看,隨著郵輪在短短時間上昇20公尺,在壩底甲板上看大壩,由仰望到平視最後俯瞰,感覺十分奇妙。 三峽大壩工地就在西陵峽段名為三斗坪之處,捨舟登岸參觀,大壩上遊客眾多,已成中外聞名觀光勝地,自1993年開始施工預計至2009年完工,目前長江水位為48公尺,完工後將上升至175公尺。



在2003年大壩開始蓄水後,有39處自然和人文景觀部分或全部淹沒。雖然大陸官方準備將重要古蹟移地重建,但是古蹟一旦遷離了歷史場景,就失去了它的精神所寄,是再也彌補不了的。至於地勢較高仍留在原地的部分古蹟,在水位上升後,景觀將由原來的群山懷抱,變成江水環繞,完全改變了它的風貌。往小三峽時,我們經一座高懸空中的橋樑,現在也已經沈入江中。 郵輪自武漢西行至重慶,我特別選擇逆流緩行的行程,以便用比較從容的時間,刻畫下永恆的回憶。白天上岸瀏覽古蹟名勝,夜晚在船上聆聽專家三國評書,宛如在歷史及文化的長河中穿梭千年。



三峽起始點在湖北省宜昌縣城北7公里的西陵峽口,西陵峽全長66公里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險急著稱,而且峽中有峽,最奇特的是,由於上游沖刷及大壩施工,長江水已呈黃泥色,而峽中峽的水色卻是碧波蕩漾,峽口交界處黃綠色兩色鮮明,非常有趣。



長江三峽文化歷史的內涵和壯麗的景觀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多少歷史興衰和人物滄桑在此演替輪換。大壩興建後,大小城鎮近百萬居民,被迫遷離家園,甚至遠離故鄉。滾滾長江東逝水,依舊是幾度夕陽紅,青山卻再也不復往日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