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則廣告,宣稱只要月付數百元,就可擁有賈桂琳的美麗方法,美麗原來是可以價購的。放眼週遭望去,這一類的廣告還真多,瘦身、美容、去脂、拉皮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美麗的代價從數十元就讓你水噹噹的面膜,到上百萬元會費的全套服務,豐簡由人,倒也是各取所需。
許多演藝人員為了青春永駐,常率先嘗試各種美容方法,如早期的矽膠注射小針美容,近年流行的肉毒桿菌、脈衝光等,剛開始也許效果不錯,但多年後發現矽膠變硬,使臉部肌肉僵硬成為「石膏臉」,而這幾年的抽脂瘦身及肉毒桿菌注射也已經產生多種後遺症,這些都有藝人公開他們的慘痛經驗。美麗真的需要付出如此痛苦的代價嗎?
愛美是人的天性,其實一般人運用現代的妝扮技巧就足以展現個人獨特之美,如真有必要,適度的藉助醫學幫助亦無可厚非;但如果只因愛美的理由,戕害自己的四肢五官,甚至把身體大肆翻修成為人工合成品,就像曾在電視上現身說法所謂的「人造美女」,是否還能稱之為美麗,就見仁見智了。況且這樣的作法,除了要花費大把的鈔票、時間,更令人擔心的是要承擔手術後的未知狀況和後遺症,美麗真的需要付出如此龐大的代價嗎?
相對於對美貌的追求不遺餘力,一般人對醜的態度就頗為歧視和嘲諷。多年前由男歌手趙傳所演唱的一首歌「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歌名十分特別,歌者詮釋得也很好。也許因為趙傳的相貌和這首歌有某種程度的契合,也許是他略帶嘶啞的歌聲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這首歌讓趙傳一炮而紅,而歌名也就成為當時的流行語彙。
但是這個歌名有一個觀念上值得思辨之處,「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這句話讓人感覺有些虧欠和彌補的意味。我很醜,但是因此我必須很溫柔嗎?當然我可以溫柔、可以努力、可以聰明、可以有能力,但是這些和我的美醜沒有必然關係,況且長相是天生的,所以我也無須以溫柔或其它方式來表達莫名其妙的歉意。
事實上外貌帶給人的只是一個直覺的印象,瞭解一個人後,對這個人的喜憎或評價和他的長相關聯性極小。我們可以試著想一想,自己看重或是願意真心相交的朋友,會只是受對方的外貌所吸引,抑或是其人的性格及特質所致?答案多數應該是後者,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長久關係的建立,主要都在於彼此的思想與價值觀能夠溝通;另一方面來說,一般人所說的「面目可憎」一詞,也並非針對長相,而是對人格的批評。由此可見,內心的美醜才是讓人受到尊重或是望之生厭的緣由,所以不計痛苦和代價去換取一個短暫的表相,說來真是太不划算了。
當然,也有我們慣用的許多詞彙把人的價值定位在外貌美醜的框架中,例如「醜人多作怪」、「長相很抱歉」等等,在追求速簡的時代,眾人朗朗上口而不自覺謬誤。幸好有一句極好的廣告詞:「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彙觀點,那就是導引人重新思考內在的價值,美麗不是僅存在表相而已,真正的美麗是有更深一層的意涵,那就是內在的智慧。
智慧可以說是人生經驗的凝萃。曾有人說「30歲以前的長相怪父母,30歲以後要怪自己。」雖是一句玩笑話,但也有一半的真實性,30歲以前是不需怪父母的,因為童稚的天真爛漫,青少年的活力青春都是無需妝扮的美麗。但30歲以後,年齡徒長而未能智慧俱增,年華漸遠的面貌如果沒有內在的滋養,相由心生就真的要怪自己了。
外在的美可說是一種天賦,但是它會隨著歲月逐漸失色;而內心的美是自我發掘而獨一無二的,由內心自然向外散發出來,並隨著智慧增長累進。要擁有獨特而持久的美麗,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施工,而是建構自己的內在。
無論性別為何,沒有不美的人,只有不美的心。真心渴盼美麗,何不滋養一顆「美麗心」,讓自己的美麗更深刻、更持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