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冬日環島紀行

有人說春天不是讀書天,而我發現,台灣的冬天是最好的旅遊天。比起其他許多國家,台灣是很小,但這也是台灣旅行的優勢,不像到美加或歐陸一樣,每個景點都需長途跋涉。在台灣,每天只要開個幾小時的車,就可以欣賞到不同的城鄉文化和獨特景觀。尤其在冬季的天氣,平均溫度約15至20度,是非常適合旅行的好天氣。

乘著涼意,我們開車做了一趟環島之旅。從台北南下台灣西部,繞經南迴公路,走花東海岸北上,再轉北宜公路回到台北。六天的行程以溫泉及森林為主,這是冬遊台灣的最大享受。微涼的天氣中,我們每天在山林或溪谷中步行1到3個小時,手腳發熱通體舒暢。說也奇怪,雖然開幾小時車再登山步行,但卻並不感覺疲累,反倒是筋骨活絡後,精神和體能狀況更佳。

這次特別選擇附近有山林溪谷的休閒農場或旅館住宿,在嘉義冬日暖陽下,腳踩窸窣作響的林間落葉,呼吸著帶有泥土和青草味的清涼空氣,光影穿透樹林灑下一片金色斑駁,各種不知名的鳥雀,在林梢爭相鳴叫。到處可見到豔紫的紫荊樹、鮮橘的火焰木和紅黃交錯的聖誕紅,為深深淺淺的綠色世界妝點出一片彩色繽紛。

台南縣和高雄縣交界處的「草山月世界」是一個偶然的發現,順著公路指標登上308高地眺望,一大片陡峭的岩山出現在眼前,荒涼冷峻宛如月中廣寒世界。以往只知道「燕巢月世界」,到此方知月世界有三處:草山、崇德和燕巢;由台南縣界向南延伸到高雄縣,類似一系列山脈走向。而其中最壯觀且未受到污染的,就是幅員廣達2000多公頃的草山月世界。在蒼茫的午後,看著一座座陡峻的岩山在眼前綿延成千山萬嶺,彷彿千萬年的時光已在此靜止。

「母樹林」是高雄美濃一處很特別的地方,旅途中偶獲的資訊,吸引我們前往探訪。這座建於半個世紀前的熱帶園區,為許多原生種樹木之母;當年栽植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外來樹種的適應性,做為造林選種的參考。這裡有30多種樹種為國內獨有,且每種只有1、2株,十分珍貴。園區七公頃,標高只有100公尺,因此是一座易於親近的小山林。林中都以原始型態呈現,沒有太多的人工設施,徜徉林間觀賞來自熱帶地區的不同樹種,令人大開眼界。

在台東濃密的森林中,見到一些特殊景觀,如「樹抱石」,整塊大岩石被樹根綿密地纏抱住,就像兩個生命共同體般地不可分割。更奇特的是「藤鞭樹」,如手臂般的粗藤依附大樹攀延,再由樹枝上垂掛下來,像是天然的鞦韆。藤藤相繞中呈現不同的曲折,柔韌卻又蒼勁有力,儼然是一幅充滿生命力的抽象畫。 細看解說文字更是有趣,這種原生種水藤本是匍伏地面生長,但為了在森林中能夠吸收足夠的陽光和雨水以延續生命,憑藉著特有的攀爬習性與樹木形成共生;然而這種平衡生態一旦失控,就會形成樹和藤的生死纏鬥,充分顯現了森林中適者生存的殘酷規則。看來森林的自然法則和人類社會的叢林戰場也有某些相通之處呢。

漫步太魯閣的平台和縱谷,雖然是舊地重遊,仍然令人神迷,非假日的景點,遊人的喧擾減少,山谷中的鳥叫蟲鳴和流水聲,更加嘹亮了。

旅程到了尾聲,駛過正在整修的蘇花公路,人和車都有些灰頭土臉,到蘇澳冷泉泡個湯吧!數年未見,冷泉的設施大有改進,設有家庭湯屋,除冷泉池外,還有檜木桶泡熱澡。我還是初次享受冷泉和熱水交互泡湯,和一般三溫暖感覺大不相同,泡熱水讓全身酥軟、昏昏欲睡,但再將熱烘烘的身體浸在冷泉之時,不但立刻神清氣爽,而且全身美得冒泡(是真的!)。如此冷熱交替數次,四肢百骸似乎都像被熨燙過般的服貼順暢,真是心滿意足啊!

回家了!但冬遊台灣之旅沒有結束,在新的月曆上,我們註記了下一個冬天的約會。台灣的美,讓這個約會更值得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